close

  八年前,劉寧以近650分的高分,成為涼山某縣的理科狀元,考入中國科技大學,大學畢業後,找了幾個工作都覺得不理想,就放棄了,劉寧稱“如果找不到喜歡的工作,我寧願不工作。”他開始沉迷網絡,並覺得像多數人一樣工作結婚很無聊,寧願選擇當“流浪漢”。(2月11日《景觀設計成都商報》)
  在人們的印象中,流浪漢大都文化水平較低、處於社會底層、沒有太多的謀生能力,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才選擇流浪。當我們碰到一個高素質的人甚至是曾經的理科狀元選擇流浪,我們會很是驚訝,繼而為曾經的學霸落到這步田地室內裝潢感到唏噓不已。然而,仔細看我們會發現,劉寧之所以寧願選擇流浪,是因為理想與現實的落差。
  理科狀元流浪,乃是因為自己適應社會的能力差。在傳統印象里,理科狀元畢業之後大都非常光鮮,要麼成為科研人員、要麼成為大學老師,起碼也在企業裡面混的風生水起。理想是豐滿的,現實卻是骨感的。即便是曾經的狀元,只要大學裡面不努力,核心競爭力不強,無法擺正自己的位置、適應社會的生存,就會被大浪淘沙的社會所淘汰。即便水平再高,也要適應社會才行,而不是以為自己水平高就沾沾自喜、狂妄自大,不努力適應社會,最終只會被社會所淘汰,這也是劉寧人生軌跡衰落的原因。心高氣傲、眼高手低的他,碰到不合適的工作燒烤就不樂意去做甚至寧願不公正,這是不敬業的體現,不但辜負了家庭的希望,也遠低於人們對於他狀元的期望值。
  理科狀元流浪,乃是因為教育無法適應市場需求。高等教育應該如何改革,高等教育應該培養什麼樣的人才,一直是各方關註的話題。像“為什麼近代中國沒有誕生科學和工業革命”李約瑟難題、“中國為什麼培養不出傑出人才”的錢學森之問,都曾引發一陣陣熱議。高等教育是應該保持自己的獨立性,但同時要努力與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。如果是一位地保持獨立性而忽略了對接社會需求,就會出現培養出來的人才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。高校擴招之後,有的學校開設專業的時候沒有註重專業與社會的相容性。高等教育在教會學生專業知識、科學文化素養的同時,還要培養房屋二胎學生的情商,教會學生如何適應社會,這就包括珍惜生命、面對失敗、放平心態、腳踏實地,等等等。
  理科狀元流浪,是一本生動的活教材。或許,理科狀元流浪僅是膠原蛋白個案,但從中反映出的問題卻值得好好思考。每個人都要努力適應社會,而不是讓社會適應自己。教育要在保持獨立性的同時與社會需求對接,一味地坐井觀天、孤芳自賞,只會與社會需求越來越遠,最終培養出的人才無法適應社會需求,將被激烈的市場競爭所淘汰。
  理科狀元流浪,給我們上了一課,我們應該好好吸取經驗教訓,爭取比既往做得更好。
  文/李兆清  (原標題:理科狀元流浪給我們上了一課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q26hqijv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